本文由Ainee媽咪原創,歡迎個人轉載分享
如今現在家家都是一個孩子,每個孩子都是家長手裡的寶貝,不敢讓孩子做一點有困難的事情,怕傷害孩子的自信心,而這往往導致孩子不能很好的學習,在家撒嬌任性,不達到自己的目的誓不罷休,和夥伴矛盾爭吵不斷等等,這都是孩子缺乏自律的表現。
正因為家長對孩子如此寵溺有加,什麼事情都講究「大包大攬」,不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,孩子才一直形成不了自律能力。
而眼光長遠的家長,在孩子形成這個自律能力的過程中,往往不會一直溺愛孩子,給孩子降低要求,而是冷血又無情地要求孩子面對困難。
因為家長知道,只有對孩子嚴格要求,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,才能養成孩子的自律習慣。
什麼是自律?所謂自律就是指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,通過自己要求自己,變被動為主動,自覺地遵守法度,並且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,簡而言之,自律是不會受到他人的影響,自己的心中具有堅定信念的一種生活態度。
比如你認可「讀書破萬卷,下筆如有神」,認同讀書有益的理論,於是你給自己樹立一個規矩:每天睡前閱讀書籍,養成讀書的習慣。
並且你在樹立這個規矩後一直有堅持這個習慣,保持良好的毅力,久而久之你就會收穫到讀書帶給你的諸多益處。
也有的人因為過度肥胖而想要減肥,但因為朋友多次喊他一起聚會吃飯而放縱自己,對自己說今天就吃這麼一頓,吃完了就減肥,最後在不斷放縱自己的過程中發現體重反而逐漸增加了。
而這就是因為這個人沒有給自己樹立規矩制度,沒有形成自律的良好習慣。可以說自律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格力量,是解決人生問題最主要的工具,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。
很多人一生都在渴望自律,卻只有少部分人能做到真正的自律,成為同齡人之中的佼佼者。
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甚至不在意的是,自律這種優秀的習慣是從小培養出來的,原生家庭父母對孩子的「他律」的培養是孩子自律的基石,家庭對孩子自律的培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什麼因素影響著孩子的自律能力?1. 先天性因素
有些孩子天生就擁有自立的性格,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並且能妥善的安排好時間,具有強烈的時間觀念。
而往往具有自立性格的孩子的父母也都是自律,遵守規矩制度的人。可以說孩子自立的性格和父母的自身性格有著非常大的關係。
另外有些孩子因為自身疾病等原因,比如多動症等等,使得孩子不具備坐得住的能力,孩子因此無法集中精神,也會影響孩子的自律性。
如果孩子是因為自身疾病原因沒有辦法養成自律能力,家長需要及時帶他去醫院就醫。
2. 家長的影響
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也是孩子成長道路中必不可少的領路人和旗幟,因此往往家長的影響對孩子來說是巨大的。
如果長輩太過於溺愛孩子,沒有一個良好的教育方式,沒有適當的管教和約束孩子的話,是不能讓孩子形成好的習慣的。
作為家長,我們千萬不能錯過了孩子自律培養的黃金期,總是覺得孩子現在還小,貪玩一些沒有關係,但家長不知道的是,如果等孩子年紀大了,自律能力的培養就很艱難了。
我們希望孩子有自由,就一定要讓孩子有自律。我們希望孩子有自律的能力,就要從生活中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,以身作則。
只有家長在孩子面前自己約束自己,讓孩子看到自律帶來的好處和成果,孩子才會心甘情願地約束自己,成為一個自律的好孩子。
3. 接觸的朋友
很多時候孩子其實是有這種自律、向上的心態和想法的,但是因為外界對他的誘惑讓他不能成功,而這個外界的誘惑很有可能就是來自於孩子的朋友。
有些朋友本身就缺少自律的優秀品質,還一直在孩子面前不斷地誘惑孩子和他一起不遵守規矩。交往的這類朋友一多,孩子很有可能會因為從眾心理而放棄了約束自己,對自己說就放縱這一次,從而跌進無底的深淵。
家長需要建議孩子多和本身就自律、優秀的朋友一起玩耍,讓兩個孩子互相監督,共同自律,遵守規則。這樣的話自己的孩子也會逐漸變得自律,從而成長為一個人見人愛的好孩子。
想要孩子形成很好地自律性,家長應該怎麼做?1. 別包辦孩子中國的父母更像護犢的鷹,遮雨的樹。小到穿衣吃飯,大到升學就業、婚姻大事,幾乎都一手操辦。其實,事事包辦非常容易引發孩子的叛逆情緒。有些時候孩子其實很想自律,但因為叛逆情緒孩子不想完全順著父母來,即使孩子知道父母說的是對的。於是就造成了「家長說往東,孩子非往西」的情景。作為家長,我們不應該事事都給孩子包辦,把孩子培養成一盆溫室中的花朵,不能讓孩子很好的鍛煉自己。我們應該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並且多多鼓勵孩子,讓孩子有面對困難的勇氣。對於一些小事,比如自己穿衣服,幫媽媽打掃家務,家長也應該適度放手,讓孩子多干多做,時間長了孩子自然會形成很好的自律性。2. 成為值得學習的榜樣作為家長,我們應該以身作則。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,如果家長本身就不能形成很好的自律性,那麼孩子看在眼裡,記在心裡,有樣學樣,也會成長為一個不守規矩,沒有方圓的人。只有家長帶頭自律,每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,成為孩子值得學習的榜樣,孩子才能成為一個有規矩,懂禮貌的人。家長可以嘗試回家放下手機,多讀書,給孩子傳遞讀書有益身心健康的思想,這樣孩子看到你真的每天自律並有了成效,孩子也會主動開始跟在你身邊看書,認真完成作業等等,久而久之就潛移默化地形成了自己的好習慣。
3. 延遲滿足所謂延遲滿足,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「忍耐」。為了追求更大的目標,獲得更大的享受,可以剋制自己的慾望,放棄眼前的誘惑。"延遲滿足"不是一味地讓孩子等待,也不是一定要讓他們通過壓制慾望來克服自己想要獲得滿足的情緒。說到底,它是一種克服當前的困難情境而力求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。如果家長沒有培養好孩子的忍耐能力,孩子就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慾望,如邊做作業邊看電視、上課時東張西望做小動作等等,那麼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,在社交中遇到挫折就容易心煩意亂,遇到壓力就退縮不前或不知所措。所以家長應該培養孩子的自制力,讓孩子學會轉移注意力和思想,實現自我控制。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忍耐程度,比如讓他吃過晚飯後再看電視,或者寫完作業後再吃自己最喜歡吃的小零食。讓孩子體會「望梅止渴」的感覺。4. 讓孩子有自己的計劃家長應該讓孩子有自己的計劃。作為家長,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堅持一個計劃,起到一個輔助孩子完成計劃的作用。我們要想提高孩子的自律性,就要讓他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,哪些事情不可以做。比如對於孩子的學習,我們可以制定約束的規則,讓他回家先寫作業,把作業寫完了再干其他自己想做的事情。家長也可以和孩子商量,詢問孩子自己現在有什麼計劃,並且對孩子循循善誘這個計劃需要怎麼完成,和他一起製作一個計劃表,讓他每天以「打卡」的方式來約束自己。如果孩子因為懶惰而不能完成自己的計劃,家長可以適當採取一些懲罰措施或者適度批評孩子,讓孩子找到自己不能堅持的原因。俗話說,沒有規矩,不成方圓。如果家長一直驕縱孩子,溺愛孩子,所有東西都大包大攬,不給孩子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,把孩子培養成溫室里的花朵的話,那麼孩子很有可能成為一個沒有自制能力的人。作為家長,我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我們首先應該以身作則,其次我們應該讓孩子有自己的計劃和想法,多多鼓勵孩子,讓孩子不因為懶惰而放棄,使孩子成為一個自律的人。
我是Ainee媽咪,是一名高級育嬰師、也是2歲寶寶的媽媽,我們將會持續和大家分享更多育兒母嬰的經驗和知識,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,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!
爸爸凌晨上廁所,發現孩子作業還沒寫完,聰明的家長這樣培養孩子
本文由Ainee媽咪原創,歡迎個人轉載分享
如今現在家家都是一個孩子,每個孩子都是家長手裡的寶貝,不敢讓孩子做一點有困難的事情,怕傷害孩子的自信心,而這往往導致孩子不能很好的學習,在家撒嬌任性,不達到自己的目的誓不罷休,和夥伴矛盾爭吵不斷等等,這都是孩子缺乏自律的表現。
正因為家長對孩子如此寵溺有加,什麼事情都講究「大包大攬」,不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,孩子才一直形成不了自律能力。
而眼光長遠的家長,在孩子形成這個自律能力的過程中,往往不會一直溺愛孩子,給孩子降低要求,而是冷血又無情地要求孩子面對困難。
因為家長知道,只有對孩子嚴格要求,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,才能養成孩子的自律習慣。
什麼是自律?
所謂自律就是指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,通過自己要求自己,變被動為主動,自覺地遵守法度,並且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,簡而言之,自律是不會受到他人的影響,自己的心中具有堅定信念的一種生活態度。
比如你認可「讀書破萬卷,下筆如有神」,認同讀書有益的理論,於是你給自己樹立一個規矩:每天睡前閱讀書籍,養成讀書的習慣。
並且你在樹立這個規矩後一直有堅持這個習慣,保持良好的毅力,久而久之你就會收穫到讀書帶給你的諸多益處。
也有的人因為過度肥胖而想要減肥,但因為朋友多次喊他一起聚會吃飯而放縱自己,對自己說今天就吃這麼一頓,吃完了就減肥,最後在不斷放縱自己的過程中發現體重反而逐漸增加了。
而這就是因為這個人沒有給自己樹立規矩制度,沒有形成自律的良好習慣。可以說自律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格力量,是解決人生問題最主要的工具,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。
很多人一生都在渴望自律,卻只有少部分人能做到真正的自律,成為同齡人之中的佼佼者。
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甚至不在意的是,自律這種優秀的習慣是從小培養出來的,原生家庭父母對孩子的「他律」的培養是孩子自律的基石,家庭對孩子自律的培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什麼因素影響著孩子的自律能力?
1. 先天性因素
有些孩子天生就擁有自立的性格,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並且能妥善的安排好時間,具有強烈的時間觀念。
而往往具有自立性格的孩子的父母也都是自律,遵守規矩制度的人。可以說孩子自立的性格和父母的自身性格有著非常大的關係。
另外有些孩子因為自身疾病等原因,比如多動症等等,使得孩子不具備坐得住的能力,孩子因此無法集中精神,也會影響孩子的自律性。
如果孩子是因為自身疾病原因沒有辦法養成自律能力,家長需要及時帶他去醫院就醫。
2. 家長的影響
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也是孩子成長道路中必不可少的領路人和旗幟,因此往往家長的影響對孩子來說是巨大的。
如果長輩太過於溺愛孩子,沒有一個良好的教育方式,沒有適當的管教和約束孩子的話,是不能讓孩子形成好的習慣的。
作為家長,我們千萬不能錯過了孩子自律培養的黃金期,總是覺得孩子現在還小,貪玩一些沒有關係,但家長不知道的是,如果等孩子年紀大了,自律能力的培養就很艱難了。
我們希望孩子有自由,就一定要讓孩子有自律。我們希望孩子有自律的能力,就要從生活中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,以身作則。
只有家長在孩子面前自己約束自己,讓孩子看到自律帶來的好處和成果,孩子才會心甘情願地約束自己,成為一個自律的好孩子。
3. 接觸的朋友
很多時候孩子其實是有這種自律、向上的心態和想法的,但是因為外界對他的誘惑讓他不能成功,而這個外界的誘惑很有可能就是來自於孩子的朋友。
有些朋友本身就缺少自律的優秀品質,還一直在孩子面前不斷地誘惑孩子和他一起不遵守規矩。交往的這類朋友一多,孩子很有可能會因為從眾心理而放棄了約束自己,對自己說就放縱這一次,從而跌進無底的深淵。
家長需要建議孩子多和本身就自律、優秀的朋友一起玩耍,讓兩個孩子互相監督,共同自律,遵守規則。這樣的話自己的孩子也會逐漸變得自律,從而成長為一個人見人愛的好孩子。
想要孩子形成很好地自律性,家長應該怎麼做?1. 別包辦孩子
中國的父母更像護犢的鷹,遮雨的樹。小到穿衣吃飯,大到升學就業、婚姻大事,幾乎都一手操辦。其實,事事包辦非常容易引發孩子的叛逆情緒。
有些時候孩子其實很想自律,但因為叛逆情緒孩子不想完全順著父母來,即使孩子知道父母說的是對的。於是就造成了「家長說往東,孩子非往西」的情景。
作為家長,我們不應該事事都給孩子包辦,把孩子培養成一盆溫室中的花朵,不能讓孩子很好的鍛煉自己。我們應該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並且多多鼓勵孩子,讓孩子有面對困難的勇氣。
對於一些小事,比如自己穿衣服,幫媽媽打掃家務,家長也應該適度放手,讓孩子多干多做,時間長了孩子自然會形成很好的自律性。
2. 成為值得學習的榜樣
作為家長,我們應該以身作則。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,如果家長本身就不能形成很好的自律性,那麼孩子看在眼裡,記在心裡,有樣學樣,也會成長為一個不守規矩,沒有方圓的人。
只有家長帶頭自律,每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,成為孩子值得學習的榜樣,孩子才能成為一個有規矩,懂禮貌的人。
家長可以嘗試回家放下手機,多讀書,給孩子傳遞讀書有益身心健康的思想,這樣孩子看到你真的每天自律並有了成效,孩子也會主動開始跟在你身邊看書,認真完成作業等等,久而久之就潛移默化地形成了自己的好習慣。
3. 延遲滿足
所謂延遲滿足,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「忍耐」。為了追求更大的目標,獲得更大的享受,可以剋制自己的慾望,放棄眼前的誘惑。
"延遲滿足"不是一味地讓孩子等待,也不是一定要讓他們通過壓制慾望來克服自己想要獲得滿足的情緒。說到底,它是一種克服當前的困難情境而力求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。
如果家長沒有培養好孩子的忍耐能力,孩子就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慾望,如邊做作業邊看電視、上課時東張西望做小動作等等,那麼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,在社交中遇到挫折就容易心煩意亂,遇到壓力就退縮不前或不知所措。
所以家長應該培養孩子的自制力,讓孩子學會轉移注意力和思想,實現自我控制。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忍耐程度,比如讓他吃過晚飯後再看電視,或者寫完作業後再吃自己最喜歡吃的小零食。讓孩子體會「望梅止渴」的感覺。
4. 讓孩子有自己的計劃
家長應該讓孩子有自己的計劃。作為家長,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堅持一個計劃,起到一個輔助孩子完成計劃的作用。
我們要想提高孩子的自律性,就要讓他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,哪些事情不可以做。比如對於孩子的學習,我們可以制定約束的規則,讓他回家先寫作業,把作業寫完了再干其他自己想做的事情。
家長也可以和孩子商量,詢問孩子自己現在有什麼計劃,並且對孩子循循善誘這個計劃需要怎麼完成,和他一起製作一個計劃表,讓他每天以「打卡」的方式來約束自己。
如果孩子因為懶惰而不能完成自己的計劃,家長可以適當採取一些懲罰措施或者適度批評孩子,讓孩子找到自己不能堅持的原因。
俗話說,沒有規矩,不成方圓。如果家長一直驕縱孩子,溺愛孩子,所有東西都大包大攬,不給孩子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,把孩子培養成溫室里的花朵的話,那麼孩子很有可能成為一個沒有自制能力的人。
作為家長,我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我們首先應該以身作則,其次我們應該讓孩子有自己的計劃和想法,多多鼓勵孩子,讓孩子不因為懶惰而放棄,使孩子成為一個自律的人。
我是Ainee媽咪,是一名高級育嬰師、也是2歲寶寶的媽媽,我們將會持續和大家分享更多育兒母嬰的經驗和知識,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,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