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叔叔家有一個妹妹,今年3歲了,平時挺乖巧的,但是一高興或者生氣就會動手打人,有的時候是特別興奮,上來就你一巴掌,有的時候是想要什麼東西,家長不給,她也是反手就是一巴掌。
我叔叔嬸嬸頭疼得很,說是也不知道跟誰學的,有一次在幼兒園和小朋友搶玩具,竟然給另一個小寶寶打哭了,氣的我嬸嬸2天沒吃好飯,愁的不行,擔心這寶寶教育不好,以後長大了也到處打人可怎麼辦啊……
其實很多寶媽可能都遇見過這樣的問題,寶寶總是「一言不合」就動手打人,媽媽費盡心思,苦口婆心的教育,甚至以暴制暴都不能完全改變寶寶打人的壞習慣。
這種情況令很多寶媽頭疼不已。那麼,我們到底該如何引導寶寶走出「打人」的怪圈呢?
首先我們要冷靜的分析,寶寶為什麼要打人?01 一般來說,寶寶打人根據年齡會分為幾個階段1、在1周歲左右的時候
情景:寶寶開始出現「打人」行為。
但是這時候寶寶打人的行為還算不上是一種「欺負」的行為,他只是通過這種方式在與外界溝通,在吸引家人的注意,甚至這只是一種他表達喜悅的方式。
因為這個階段的寶寶通常還不會說話,他只能靠這種肢體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或者說是情感。
2、 在2-3周歲的時候
情景:寶寶會在情緒不好、不開心、不痛快的情況下打人。
比如父母說話語氣稍重一些,比如不允許寶寶做一些事情的時候,或者是和幼兒園小朋友搶玩具的時候,下意識就會打人。這一階段,其實是糾正寶寶錯誤行為的黃金階段。
3、 寶寶已經5、6歲了
情景:如果前一階段的打人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,那麼進入這一階段,寶寶愛打人的毛病就會越來越明顯,很可能會達到一言不合就打人的程度。
如果進入到這一階段,那麼就不僅僅是要糾正寶寶的打人行為了,更要從心理上對寶寶進行疏導,避免寶寶在今後的成長過程中成為一個「暴力」的人。02 那麼,我們來聊一聊,寶寶為什麼要打人?► 為了讓自己感到舒服,沒有「攻擊行為」
關鍵詞:不會說話、舒服、沒有「攻擊行為」
這個原因主要是針對1歲以前的寶寶。因為他們不會說話,只能通過咬人、抓人、推人這一系列的動作,來讓自己感到舒服。
兒童心理學家 讓·皮亞傑兒童早期的吮吸、伸手夠東西等動作就是為認知發展服務的。他提出,嬰兒在主動抓取身邊的玩具並成功後,就積累了感性經驗,獲得了對玩具的整體知覺;而這些知覺有助於他們在下次抓取玩具時,更有目的性,從而更加熟練和精確。
舉例子:
如寶寶在這個階段咬東西,可能是為了緩解牙齦出牙時的疼痛感;再比如寶寶可能會推你,只是可能因為感覺被擠到了,希望獲得更多的空間。
這個階段寶寶所謂的打人,只是為了讓自己感到舒服,並沒有任何的「攻擊行為」。
► 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
關鍵詞:自我意識、博關注、探索欲、挑戰權威、好奇感
1-2歲的寶寶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,寶寶逐漸建立了一些自我意識,他想去觀察和探索周圍的一切。
他會想扔東西,因為他想知道東西落在地上是什麼樣的?
他想知道周圍的人會對「扔東西」這個動作產生什麼樣的反應;
他想嘗試著打你、咬你,想要探索你被打、被咬之後會是什麼樣的表情。
在這一階段,其實是需要父母耐心的引導,幫助寶寶走出好奇和試探。
有趣的是,在這個階段,很多寶寶其實是非常清楚哪些事情可以做,哪些事情是不被允許的,但是他們依然會做那些不被允許的事情來挑戰你的權威。
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三點原因,引起家長的注意。
► 引起他人的注意
關鍵詞:引關注、故意、觀察能力
各位寶媽們仔細的想一想,你們的寶寶有沒有明知道會惹你們生氣,但仍然會去做,而且還會偷偷瞄你們是什麼態度的情況發生?
寶寶打人有的時候也是為了引起父母的關注。
比如,當寶寶想和你做遊戲的時候,你卻沉迷於手機聊天時,當寶寶叫「爸爸」、「媽媽」沒有回應的時候、當寶寶走過來搖你手臂也沒有得到回應的時候。
很多寶寶可能會衝上前去打掉手機或者打你一巴掌,這個時候你肯定會把目光立刻轉移到寶寶身上,寶寶就會意識到:打人是有效的,它能讓爸爸媽媽注意到我。
這樣,當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的時候,寶寶就會選擇「打人」這種他們認為有效的方式來引起別人的注意。
► 受到過分的溺愛
關鍵詞:溺愛、小自私、滿足需求
現在的寶寶都是爺爺奶奶的眼中寶,生怕自己家寶寶受一點點委屈,恨不得把全世界所有的好東西都拿給寶寶。
這種過分的寵愛,也就是溺愛,會讓寶寶有一種錯覺,全世界的好東西都是我的,誰也不能搶。
當他們面對喜歡的玩具時,有人搶,那就打;
當他們想吃喜歡的零食時,不給買,那就打;
想玩手機看電視,家長不同意時,那就打!
而且,最關鍵的是,持續打人的寶寶,一定是曾經通過打人的方法滿足了自己的需要,所以他才回一直持續不斷的使用。
► 模仿父母壞的行為
關鍵詞:模仿
寶寶很多時候都像是一個小的接收器,他學習新知識、新技能、新動作的方式就是通過模仿。
模仿爸媽的動作、模仿爸媽語言,甚至是爸媽解決問題的方式。
比如寶寶做錯事了,父母選擇用「打他」的方式來教育他,這就會讓寶寶認為,這種暴力的方式是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,所以在他遇見問題的時候,也會選擇用打人來解決問題。
再比如父母經常吵架,還會摔東西,寶寶耳濡目染的會學習父母的情緒,當他心情不好的時候,他也會選擇摔東西的方式來宣洩情緒。
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,父母是寶寶的老師,寶寶是父母的一面鏡子。
父母首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,特別是在寶寶面前不要展現出暴躁的一面,因為一不小心,你的壞情緒和壞的表達方式就會傳遞給寶寶。
那麼我們了解了寶寶為什麼打人的原因,接下來我們要一起探討一下,如何應對寶寶打人呢?03 別再誤解「打人寶寶了,父母「以暴制暴」最不可取,這樣做才有效▼ 首先,要控制我們的情緒,弄清寶寶打人背後的原因
當你發現了寶寶的打人行為以後,你不要怒氣沖沖地指責他,你要先冷靜,在寶寶情緒激動的時候,不要急著責罵,而是要幫助寶寶平復情緒,然後通過觀察、交流、分析來弄清楚寶寶打人的原因是什麼?
有的時候與寶寶溝通的可能不那麼順暢,那麼就需要父母多一些耐心,不要用發脾氣來加重你們之間的衝突。
當你分析出寶寶打人的原因是,就要採用不同的方法加以應對。
✔ 如果寶寶是希望通過打人的方式引起別人的重視
這個時候你就要慢慢的讓他明白,他不能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,那麼多的小朋友,他也不是唯一。
但是你一定要教會寶寶表達自己情緒的方法,比如唱歌、畫畫,也都是可以引起別人注意的方法。
✔ 如果寶寶是想通過打人來滿足自己的需求
那麼作為父母一定要明確表示絕對不會滿足他。不管寶寶怎麼哭鬧,都一定要堅持。如果寶寶每次都能通過打人達成目的,那他將永遠都不能停止打人。
✔ 如果寶寶的打人行為是在模仿他人
那麼父母就要注意了,是不是給寶寶看了比較暴力的電視劇?是不是夫妻之間發生爭吵時,給寶寶留下了壞的印象?是不是寶寶跟身邊的小朋友學會了用「打人」處理問題。
因為寶寶在6歲前,都是通過他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,所以父母一定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態度來告訴寶寶什麼是對的,什麼是錯的。
▼ 學會轉移寶寶的注意力,引導寶寶正確的釋放情緒
當寶寶的情緒不是很好的時候,家長要學會用一些特別的手段去轉移寶寶的注意力
☑ 轉移注意力好方法
比如給寶寶放一些舒緩的音樂
給寶寶講一個有趣的故事
叫寶寶幫你做一件簡單的事情
可能是撿起一支筆
或是遞給你一張紙
也可以只是給寶寶一個擁抱
用這些事情去轉移寶寶的注意力,更重要的是要讓寶寶感受到,爸爸媽媽願意與他一起分擔這些不好的情緒,讓寶寶感受到爸爸媽媽對他的愛和支持,這樣可以幫助寶寶調節自己,慢慢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。
▼ 喚醒寶寶的愛心,讓寶寶學會將心比心。
當你弄清楚寶寶為什麼而打人,也慢慢平復了寶寶的負面情緒,這個時候你就要給他描述被打人的感受,你要告訴寶寶,媽媽挨打會痛、你挨打也會痛,讓寶寶認識到他打人的行為是不對的,是可以給他人造成傷害的。
這就是很多人提到的「共情能力」,讓寶寶能夠切身體會到被打人的疼痛,從而教育寶寶要將心比心,不要把自己不願承受的事情強加給別人。
▼ 父母要以身作則
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,父母一定要經常反思自己有沒有崇尚暴力、「以暴制暴」的行為發生,是不是被寶寶模仿?是不是給寶寶樹立了錯誤的榜樣?
玉不琢,不成器,家庭是寶寶成長的第一間學校,父母是寶寶的第一任老師。
作為父母,一定要多抽出時間來陪伴寶寶,遇見問題的時候切莫急躁,要學會安撫寶寶,照顧寶寶的壞情緒,用愛陪伴他走過成長中每個重要的階段,讓他知道愛遠比拳頭更有力量。
寶寶打人「求關注」,應對這種情況,父母可以嘗試「共情能力」
我叔叔家有一個妹妹,今年3歲了,平時挺乖巧的,但是一高興或者生氣就會動手打人,有的時候是特別興奮,上來就你一巴掌,有的時候是想要什麼東西,家長不給,她也是反手就是一巴掌。
我叔叔嬸嬸頭疼得很,說是也不知道跟誰學的,有一次在幼兒園和小朋友搶玩具,竟然給另一個小寶寶打哭了,氣的我嬸嬸2天沒吃好飯,愁的不行,擔心這寶寶教育不好,以後長大了也到處打人可怎麼辦啊……
其實很多寶媽可能都遇見過這樣的問題,寶寶總是「一言不合」就動手打人,媽媽費盡心思,苦口婆心的教育,甚至以暴制暴都不能完全改變寶寶打人的壞習慣。
這種情況令很多寶媽頭疼不已。那麼,我們到底該如何引導寶寶走出「打人」的怪圈呢?
首先我們要冷靜的分析,寶寶為什麼要打人?
01 一般來說,寶寶打人根據年齡會分為幾個階段
1、在1周歲左右的時候
情景:寶寶開始出現「打人」行為。
但是這時候寶寶打人的行為還算不上是一種「欺負」的行為,他只是通過這種方式在與外界溝通,在吸引家人的注意,甚至這只是一種他表達喜悅的方式。
因為這個階段的寶寶通常還不會說話,他只能靠這種肢體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或者說是情感。
2、 在2-3周歲的時候
情景:寶寶會在情緒不好、不開心、不痛快的情況下打人。
比如父母說話語氣稍重一些,比如不允許寶寶做一些事情的時候,或者是和幼兒園小朋友搶玩具的時候,下意識就會打人。這一階段,其實是糾正寶寶錯誤行為的黃金階段。
3、 寶寶已經5、6歲了
情景:如果前一階段的打人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,那麼進入這一階段,寶寶愛打人的毛病就會越來越明顯,很可能會達到一言不合就打人的程度。
如果進入到這一階段,那麼就不僅僅是要糾正寶寶的打人行為了,更要從心理上對寶寶進行疏導,避免寶寶在今後的成長過程中成為一個「暴力」的人。
02 那麼,我們來聊一聊,寶寶為什麼要打人?
► 為了讓自己感到舒服,沒有「攻擊行為」
關鍵詞:不會說話、舒服、沒有「攻擊行為」
這個原因主要是針對1歲以前的寶寶。因為他們不會說話,只能通過咬人、抓人、推人這一系列的動作,來讓自己感到舒服。
兒童心理學家 讓·皮亞傑兒童早期的吮吸、伸手夠東西等動作就是為認知發展服務的。他提出,嬰兒在主動抓取身邊的玩具並成功後,就積累了感性經驗,獲得了對玩具的整體知覺;而這些知覺有助於他們在下次抓取玩具時,更有目的性,從而更加熟練和精確。
舉例子:
如寶寶在這個階段咬東西,可能是為了緩解牙齦出牙時的疼痛感;再比如寶寶可能會推你,只是可能因為感覺被擠到了,希望獲得更多的空間。
這個階段寶寶所謂的打人,只是為了讓自己感到舒服,並沒有任何的「攻擊行為」。
► 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
關鍵詞:自我意識、博關注、探索欲、挑戰權威、好奇感
1-2歲的寶寶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,寶寶逐漸建立了一些自我意識,他想去觀察和探索周圍的一切。
舉例子:
他會想扔東西,因為他想知道東西落在地上是什麼樣的?
他想知道周圍的人會對「扔東西」這個動作產生什麼樣的反應;
他想嘗試著打你、咬你,想要探索你被打、被咬之後會是什麼樣的表情。
在這一階段,其實是需要父母耐心的引導,幫助寶寶走出好奇和試探。
有趣的是,在這個階段,很多寶寶其實是非常清楚哪些事情可以做,哪些事情是不被允許的,但是他們依然會做那些不被允許的事情來挑戰你的權威。
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三點原因,引起家長的注意。
► 引起他人的注意
關鍵詞:引關注、故意、觀察能力
各位寶媽們仔細的想一想,你們的寶寶有沒有明知道會惹你們生氣,但仍然會去做,而且還會偷偷瞄你們是什麼態度的情況發生?
寶寶打人有的時候也是為了引起父母的關注。
舉例子:
比如,當寶寶想和你做遊戲的時候,你卻沉迷於手機聊天時,當寶寶叫「爸爸」、「媽媽」沒有回應的時候、當寶寶走過來搖你手臂也沒有得到回應的時候。
很多寶寶可能會衝上前去打掉手機或者打你一巴掌,這個時候你肯定會把目光立刻轉移到寶寶身上,寶寶就會意識到:打人是有效的,它能讓爸爸媽媽注意到我。
這樣,當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的時候,寶寶就會選擇「打人」這種他們認為有效的方式來引起別人的注意。
► 受到過分的溺愛
關鍵詞:溺愛、小自私、滿足需求
現在的寶寶都是爺爺奶奶的眼中寶,生怕自己家寶寶受一點點委屈,恨不得把全世界所有的好東西都拿給寶寶。
這種過分的寵愛,也就是溺愛,會讓寶寶有一種錯覺,全世界的好東西都是我的,誰也不能搶。
舉例子:
當他們面對喜歡的玩具時,有人搶,那就打;
當他們想吃喜歡的零食時,不給買,那就打;
想玩手機看電視,家長不同意時,那就打!
而且,最關鍵的是,持續打人的寶寶,一定是曾經通過打人的方法滿足了自己的需要,所以他才回一直持續不斷的使用。
► 模仿父母壞的行為
關鍵詞:模仿
寶寶很多時候都像是一個小的接收器,他學習新知識、新技能、新動作的方式就是通過模仿。
模仿爸媽的動作、模仿爸媽語言,甚至是爸媽解決問題的方式。
舉例子:
比如寶寶做錯事了,父母選擇用「打他」的方式來教育他,這就會讓寶寶認為,這種暴力的方式是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,所以在他遇見問題的時候,也會選擇用打人來解決問題。
再比如父母經常吵架,還會摔東西,寶寶耳濡目染的會學習父母的情緒,當他心情不好的時候,他也會選擇摔東西的方式來宣洩情緒。
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,父母是寶寶的老師,寶寶是父母的一面鏡子。
父母首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,特別是在寶寶面前不要展現出暴躁的一面,因為一不小心,你的壞情緒和壞的表達方式就會傳遞給寶寶。
那麼我們了解了寶寶為什麼打人的原因,接下來我們要一起探討一下,如何應對寶寶打人呢?
03 別再誤解「打人寶寶了,父母「以暴制暴」最不可取,這樣做才有效
▼ 首先,要控制我們的情緒,弄清寶寶打人背後的原因
當你發現了寶寶的打人行為以後,你不要怒氣沖沖地指責他,你要先冷靜,在寶寶情緒激動的時候,不要急著責罵,而是要幫助寶寶平復情緒,然後通過觀察、交流、分析來弄清楚寶寶打人的原因是什麼?
有的時候與寶寶溝通的可能不那麼順暢,那麼就需要父母多一些耐心,不要用發脾氣來加重你們之間的衝突。
當你分析出寶寶打人的原因是,就要採用不同的方法加以應對。
✔ 如果寶寶是希望通過打人的方式引起別人的重視
這個時候你就要慢慢的讓他明白,他不能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,那麼多的小朋友,他也不是唯一。
但是你一定要教會寶寶表達自己情緒的方法,比如唱歌、畫畫,也都是可以引起別人注意的方法。
✔ 如果寶寶是想通過打人來滿足自己的需求
那麼作為父母一定要明確表示絕對不會滿足他。不管寶寶怎麼哭鬧,都一定要堅持。如果寶寶每次都能通過打人達成目的,那他將永遠都不能停止打人。
✔ 如果寶寶的打人行為是在模仿他人
那麼父母就要注意了,是不是給寶寶看了比較暴力的電視劇?是不是夫妻之間發生爭吵時,給寶寶留下了壞的印象?是不是寶寶跟身邊的小朋友學會了用「打人」處理問題。
因為寶寶在6歲前,都是通過他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,所以父母一定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態度來告訴寶寶什麼是對的,什麼是錯的。
▼ 學會轉移寶寶的注意力,引導寶寶正確的釋放情緒
當寶寶的情緒不是很好的時候,家長要學會用一些特別的手段去轉移寶寶的注意力
☑ 轉移注意力好方法
比如給寶寶放一些舒緩的音樂
給寶寶講一個有趣的故事
叫寶寶幫你做一件簡單的事情
可能是撿起一支筆
或是遞給你一張紙
也可以只是給寶寶一個擁抱
用這些事情去轉移寶寶的注意力,更重要的是要讓寶寶感受到,爸爸媽媽願意與他一起分擔這些不好的情緒,讓寶寶感受到爸爸媽媽對他的愛和支持,這樣可以幫助寶寶調節自己,慢慢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。
▼ 喚醒寶寶的愛心,讓寶寶學會將心比心。
當你弄清楚寶寶為什麼而打人,也慢慢平復了寶寶的負面情緒,這個時候你就要給他描述被打人的感受,你要告訴寶寶,媽媽挨打會痛、你挨打也會痛,讓寶寶認識到他打人的行為是不對的,是可以給他人造成傷害的。
這就是很多人提到的「共情能力」,讓寶寶能夠切身體會到被打人的疼痛,從而教育寶寶要將心比心,不要把自己不願承受的事情強加給別人。
▼ 父母要以身作則
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,父母一定要經常反思自己有沒有崇尚暴力、「以暴制暴」的行為發生,是不是被寶寶模仿?是不是給寶寶樹立了錯誤的榜樣?
玉不琢,不成器,家庭是寶寶成長的第一間學校,父母是寶寶的第一任老師。
作為父母,一定要多抽出時間來陪伴寶寶,遇見問題的時候切莫急躁,要學會安撫寶寶,照顧寶寶的壞情緒,用愛陪伴他走過成長中每個重要的階段,讓他知道愛遠比拳頭更有力量。